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您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蓝藻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作者:admin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3日
    蓝藻是原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所有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蓝藻就是因此得名。常见的蓝藻有微囊藻、颤藻、鱼腥藻等。

    一、          蓝藻产生的原因

    受其他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大规模暴发,水温25—32℃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故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比较容易生长。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淡水池塘更容易暴发蓝藻;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治理蓝藻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是去除有机磷。

    二、蓝藻的危害

    1、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蓝藻体内含有一种抗胰蛋白酶的物质,鱼虾和其他动物摄食后,难以消化,还产生毒副作用;蓝藻中的鱼腥藻(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养殖对象的腮组织,干扰其所除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特别是蓝藻中的微囊藻,大量死亡时产生蓝藻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破坏养殖水体,直接危害养殖动物;另外,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有机质,散发臭味,刺激了化能异养细菌的滋生,其中大部分化能异养细菌对水产养殖动物来说并不是有益菌而是致病菌,从而进一步导致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发生。

    2、消耗水体溶解氧。当养殖水体的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阻隔氧气无法溶入水中,而下层氧气不足,造成下层溶氧差别大,长时间出现缺氧或亚缺氧状态,使养殖水体持续恶化;另一方面当蓝藻大量死亡时,可使水中的溶氧迅速下降,造成鱼虾因失去氧源窒息大量死亡,特别是持续数天阴雨天气突然转晴。

    3、抑制其他藻类生长。当养殖水体的蓝藻形成绝对优势种群时,蓝藻的过度增殖加剧了养殖水体通风及光照条件的持续恶化,抑制了养殖水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阻碍了其它藻类的光合作用,使养殖水体的有益藻类不能合成本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死亡。

    三、防控措施。

    1、化学制剂灭藻。用硫酸铜或灭藻制剂,进行局部用药可以起到一定的除藻效果。硫酸铜杀灭蓝藻的原理主要是铜离子与藻类的体蛋白质结合,生成蛋白盐使其变性失去活性而死亡;其次是铜离子与藻类某些酶的活性基因结合,阻碍其正常生理代谢,达到控制蓝藻的繁殖目的。但其副作用很大,容易破坏水质环境。硫酸铜在水中溶解后所产生硫酸根离子,在缺氧条件下还原成硫化物和硫化氢毒素,对鱼虾产生毒害作用,引起中毒和缺氧死亡。建议不要使用硫酸铜及化学制剂来灭藻。

    2、经常换水,利用蓝藻对环境的改变适应能力弱的特点,采用经常换水的方法,保持水质清新,抑制蓝藻的大量繁殖,防止蓝藻水华的形成。但换新水毕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蓝藻水华所形成的生态种群结构,而且这种缓解是比较短期的,暂时的,非常有限,而对于早期的蓝藻水华,换新水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3、利用食物链控制蓝藻数量。利用食物链通过在水体中放养食性的鱼可以初步达到控制蓝藻的目的。蓝藻是鲢鱼、花白鲢等食性鱼类很好的天然饵料。淡水或低位池养虾,进行鱼虾混养发现,对一些老的水体或富营养化比较严重的养殖水体可以进行投放鲢鱼,花白鲢鱼虾混养,能够对蓝藻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4、用微生物制剂抑制蓝藻的繁殖。经过多年的实践,人们现已意识到,治理蓝藻的对策应该是除藻而不是灭藻,除藻后还要用高效的微生物制剂,把清塘、消毒杀死的蓝藻残体通过活菌剂及时分解,以免留下隐患。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强微生物蓝藻净”,采用蓝藻分解酶和蓝藻接触后迅速相吸并包裹,经酶化分解、断裂、沉解入水底转化为有益微生物,是目前治理蓝藻中效果最好、属纯生态型、安全环保的新产品;另外,配合泼洒“强微生物的解毒泼洒剂”,以快速沉解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被分解死亡的蓝藻残体,避免有机物降解过程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氧。

    5、控制蓝藻暴发的最好办法是预防,即尽可能防止肥料、动物垃圾和其他富营养化的物质进入水中。在养殖过程中避免蓝藻出现,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清塘时,生物净化环节不容忽视。因老虾池留有大量蓝藻的“种子”沉在池底,因此要彻底清塘,并用微生物制剂分解;(2)基肥慎用化学肥料,尤其少用磷肥而应用多氮少磷型的生物肥,中后期追肥应使用全溶性的氨基酸肥。

    6、平衡氮磷比例,重点去除有机磷。有机磷并不是磷酸盐之类的,它广泛存在于各类化工污水中,农业上广泛用来杀虫、杀菌及杀螨、除草剂、生活污水中有机磷主要存在于洗衣粉中。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治理蓝藻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是去除有机磷。通过泼洒无机磷如:磷酸二氢钾,改变氮磷比例,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类生长,从而改善蓝藻过度繁殖状况。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山西裕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后台登陆 晋ICP备14003963号